高阳历史小说作品全集(共10册)

第三章

第三章
七月二十四是个“大满棚”的好日子,宿迁城里张灯结彩办喜事的人家,到处都有的看见。
朱建伯听了刘天鸣的劝告,也在这天嫁女儿。他是宿迁城外,东南四十里,白洋河镇的首富,自然是在老家发轿,男家虽出生刘老涧,大片田地都在那里,住却住在宿迁西南的孝义乡,两地相隔有五十里路,花轿嫁妆,一早就抬出门了。
为了青荷的嫁后光阴打算,朱建伯刻意交欢,自己亲自送亲,表示结亲的诚意,希望男家如有所误会,看在这片诚心上面,也会释然。
一切都顺顺利利,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天气太热,朱建伯自己骑在骡子上,被火辣辣的太阳晒得昏头搭脑,却一直念记着女儿,这样密不通风地闷在轿子里,不要弄出痧气来!所以一遍遍叫他侄子朱大文到花轿旁边去探望。还好,每一次新娘子总是用极低的声音回答:“不要紧,不热!”
“这样的天气,闷在轿子里说是不热,这我就不相信了。”
“大伯,你老人家也是,”朱大文这样对他说,“青妹妹心思最静,心静自然凉,再有句话,人逢喜事精神爽,今天青妹妹大喜日子,所以热也不怕了。”
“说得有理!”朱建伯连连点头。
“倒是我看你老人家,不要支持不住!这十几天里里外外,忙进忙出,不曾好生歇一天。这大太阳底下晒着,真不是闹着玩的事。”
朱建伯确有些不大舒服,但女儿的好日子,他不愿扫她的兴,所以强自掩饰着:“我很好——就是你说的那句话,人逢喜事精神爽,支持得住。”
中午休息——预先在打尖的客店包好一座院子,新娘请出花轿,由伴娘搀了进去,关紧院门,在里面擦身抹汗,重整花钿。朱建伯也卸衣擦背,却不该用了刚从井里打出来的凉水,冷热相激,上了年纪的人吃不消,一下子把汗闷住,立刻就觉得头昏鼻塞,胸中闷气,摸摸额头已经发烧了。
随身服侍的小厮兴儿,看看不是路,慌忙奔了出去,找着在料理执事夫役打尖的老总管:“老爹,老爹!不好了!”
“怎么?”老总管朱才大惊。
“老爷身子不爽,有些儿头昏气闷!”
朱才一巴掌拍在兴儿后脑上,使的劲大,把兴儿打得合扑一跤,摔了个狗吃屎。
“老爹!”兴儿被打得火冒三丈,爬起来跳脚嚷着,“你怎么打我?”
“打你!回去还要请家法治你!”朱才骂道,“老爷小小不舒服,为何大惊小怪?好日子没个忌讳!看我回去不打烂你两条腿!”
这一说兴儿才明白,那句“不好了”说坏了。自己想想也是,那句话加上自己的神情倒像报丧,难怪挨打。
“这会儿没工夫跟你算账。你替我盯在这里——如果不好生看着嫁妆,看我饶得了你!”
朱才说完便匆匆离去,找着正在吃饭的朱大文,一起来看朱建伯。
一看果然不大好!人都委顿了,懒得动也懒得说话,只把个头垂着。
“我就怕大伯支持不住。”朱大文问老总管,“怎么办呢?”
“先请个医生来看。”
“只怕这里找不着医生,再说,这里也不是养病的地方。家里还有满堂的贺客在那里。”
朱才想了一会儿,断然决然地说:“大爷,我看只好把老爷送回去。”
朱大文还不曾开口,朱建伯突然抬起头来,乱摆着手说:“不要,不要!我支持得住。”
“这会儿是支持得住,回头到了男家——”朱大文因为言语有忌讳,顿住口不说。
虽未说明,意思很显然,万一到了男家病倒,搅乱一场喜事,那麻烦不容易收拾。朱才觉得他顾虑得极是,但知道朱建伯的脾气,所以向朱大文使了个眼色,示意要跟青荷去说。
新娘子一听父亲病了,极其不安,她很有决断地说:“大哥和老朱说得不错,赶快把爹送回家才是上策。”
朱大文赶紧跑回来,把他堂妹的话,照样说一遍。朱建伯最听她的话,同时他也想通了,真的一到就病倒在女婿家,不但大煞风景,而且别人家门不吉,还是回家的好。
为难的是由谁来送?要讲老练周到、礼节不疏是朱才,应该让他送亲去,可惜身份不配。想了想只好让朱大文送亲,由朱才照料老主人。
于是分道各自东西,往西的是花轿,走到夕阳衔山,离孝义乡还有五里多路,陡然狂风大作,暑气尽收,这一阵风实在快,但天边一片乌云冉冉而来,眼看就有大雨,却是不妙。
“赶快!”朱大文策骡上前,一路走,一路关照,“前面有座庙,到那里避雨。能赶在下雨以前到庙里,不教嫁妆打湿,我多加酒钱。”
重赏之下,鼓勇至前,花轿抬得像飞一样,到了庙前——庙前是条三岔路,只见另一条路上也有花轿,也有嫁妆,也是急急奔了来避雨。
庙是一座破庙,不过大殿虽然荒凉,却并不漏,两家人家各占一面,也都把新娘子挪出花轿,扶到隐蔽之处休息。
也不过刚刚安顿停当,只听雷声轰隆隆,雨点哗啦啦,倾江倒海般下一场甘霖。“好雨!好雨!”大家都在高兴,“真像金子一样,庄稼有救了!”
青荷心想,一生就此一遭,偏偏遇雨会遇着另一家新娘子,这是难得的缘分,因而想打听一下,彼此相识,将来好往来做个闺中好友。
无奈雨声喧哗,遮没了声音,又不能像外面那班脚夫一样,把声音提高得像吵架一般讲话,那就只好遥远凝望——无奈天黑如墨,看不真切。
外面已经在点灯笼,雨势也似乎小了。忽然,有人冒雨奔进来大喊:“快把灯笼熄掉,前村有强盗在抢!”
一听这话,无不大惊,一阵慌乱,熄灯的熄灯,关庙门的关庙门,屏息静听,几乎连喘口大气都不敢。
朱大文非常担心,怕强盗一发现了,会来抢嫁妆。那家人家的情况不知道,自己这方面,他听他伯父说过,光是陪嫁青荷的首饰,就值一万两银子。
“强盗快走,强盗快走!”他不住默念着,悄悄到庙门向外张望。
被抢的村庄,大概在里把路外——也许不到,天黑看不真切,只望见许多火把,不用说,明火执仗,强盗的胆子大得很。
雨终于停了,火把也远去了。
“快走,快走,趁这个空当走了干净。”有人这样在叫。
不走也不行了,为这场雨,可能已耽误了拜堂的吉时,于是纷纷起身,请轿的请轿,抬嫁妆的抬嫁妆。灯笼自然不敢点,就有人声音大了些,也会受到旁人的呵斥,怕把强盗招引了来。
黑头里忙忙乱乱把花轿抬出了庙门,分路各行。青荷在轿子里一阵阵兴奋,一阵阵害怕,心里七上八下,说不出是怎么样的一种不对劲。为了想定定心,她想起有一包“状元糕”之类的乳点心,是她母亲怕她中途腹饥,特为叫丫头放在花轿里的,这时打算取出来吃它两块。
伸手一摸,哪里有什么乳点心?再一摸,摸到一块手绢儿,湿漉漉的,越发奇怪,自己并没有这么一块手绢,就算有这样一块手绢遗落在轿中,可也绝不会是湿的!
啊!这块手绢是别人的——转念到此,惊出一身冷汗,忙中有错,错坐了花轿——这顶花轿是那位新娘子的,她舍不得爹娘,在花轿里不知淌了多少眼泪,所以这块手绢儿才显得如此。
怎么办呢?轿子坐错了!
青荷正在着急,听得鞭炮声响,已经到了那不知姓什么的“男家”了,要跟那不知姓名,更不知面貌、性情的“新郎官”拜堂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