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在北京工作近四年,算是二次背井离乡。
梁振华老师的朋友圈有一句话,很打动我:“所有写作,最后都通往故乡。”我不能自诩过高,但这个故事的初衷,就是给自己一次探索故乡的机会。
我一直都是没有乡愁的人,尤其是工作之后,很少回去,但是在写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忽然清醒了。我并不是没有乡愁,而是躲避了太多年,有什么是需要躲避的呢?无外乎是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流落,对它疏离,对它没有渴望。我花了很漫长的时间,去逃离。
然而,乡愁早已根植在心里了,只是自己不知道。南方的小镇,竹林,稻田,山坡,小叶栀子,门前的池塘,枣树,是藏在我心里的所有风景。我在故乡经历过的每个春夏秋冬,最后定格成了南方芽色的世界。这些环境,是这个故事的底色。你们可以在文字里看到它,希望它可以是我未来写作里不可缺少、不用躲避的部分。
在北京的生活,越来越简单,我学会了喝酒,学会了抽烟,经常在人群里孤独地存在。当然,这样不好。朋友圈越来越窄,但还是有几个知心的朋友。
老喻和我同事八年,几乎每周我们都会找个时间聚在一起喝酒。他是重庆人,在北京工作近二十年,没有房,买不起,租了个几十平方米的房子,老婆孩子乐在其中。他是我在北京见过的最乐观的人,开心,幽默,有责任心。
我基本没见他喝醉过。仅有一次。应该是前年的夏天,我们在喝了一场大酒之后,凌晨三点,他执意要走一段路,走到了大望路的通惠河,那里有一座桥,他把眼镜摘了丢在地上,忽然就对着通惠河大声哭了。
大半年前,他接到电话,说父亲身体不好,他回了一趟重庆。大年初二的晚上,他和母亲送走前来串门的亲戚朋友,母亲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得很干净才去睡。可是,第二天早晨,他发现母亲在床上安详地去了。
老喻是个情感上很克制的人,这是他很难过去的心结。
就在桥上哭喊了足足两个小时,凌晨五点的北京,路上已经有了行人。哭完,他说,他好了,就当一次正式的告别了。
我捡起他的眼镜递给他,说:“没有这副眼镜,你是个瞎子,看不清路的。”
外表再钢铁似的人,内心里也会有百转千回的时候。
后来一有时间,我就会回老家看看,陪伴老人。山形依旧,只是故人,有些可能就不再来了。无尽绵延的南方山峰,淹没过无尽的悲哀。
2018年夏天,播完《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后,我去了一趟西藏,走走停停,把经历过的人和事,揉进了这个故事里。我喜欢十点钟纯净空灵的羊湖,但要看到那样美的风景,得经过海拔越来越高,车外就是万丈悬崖的盘山公路。于我,无异于经历一场生死。
每次出差完回去,都会第一时间找张越吃饭,我们越来越忙,吃饭慢慢变成在公司附近周边溜达一圈,感谢这些短暂的时光。
任小荔在我失眠成疾的时候,一边疯狂吐槽我,一边把她在亦庄空着的房子让我搬了进去,那里很安静,确实治愈了我的失眠。书的第一稿就开始给她看,她说这个故事比我第一本小说成熟,她依然吝啬她的言辞,但我已然心安了一点。我对她一无所知,但她知道我的所有,哪天离开了北京,我会想念她。
最后,感谢下bob,一个炎热的周末,他喝着酒给我讲了这个故事的雏形,他是一个善于把生活故事讲鲜活的人,而我,是一个善于倾听故事的人,以及,会写。
请原谅我在第二本小说出版的时候,这样定义自己,这样我才有勇气,去想第三个故事。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