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化龙(2)
一别便是将近一年,引商还记得当初这个男人离开时曾对自己说过的话。
他说,“你再等个三四十天,我肯定就回来了。”
那时的他也许是真心这样说的,可是到了最后,他离开的日子几乎与卫瑕一样久。而且,回来时还是以这样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闯进别人家里。
“这里又不是你的家,出去。”她冲着他胡乱挥了挥手,然后挤开他坐到了卫瑕身边。
范无救自是不甘心的,“你都不问问我这些日子去了哪里?”
引商没理他。曾经那些日子的相处让她还算是了解这个人,她很清楚眼前这个还带着些少年气的男人与华鸢有些相似,而这两人的性子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肆意妄为的一面,不说话还好,她若是搭了他们的话,接下来的麻烦事就没完没了了。
“咳……咳……来都来了,吃顿饭再走吧。”尽管心中还有许多困惑,她还是先招呼着陪卫瑕过来的卫钰和李瑾,留他们吃一顿中饭。
“你病了吗?”不等兄长他们说话,卫瑕先关心的问了一声。
“不过是染了风寒而已。”说话时,她已经叫枕临收拾收拾准备出门买菜了,丝毫没将这大半年都没好的风寒放在心上。
若换做往日,卫钰和李瑾定不会有这样的闲心留下来吃饭,可是今日不一样,卫瑕刚刚回到长安城,他们实在是放心不下。也幸好他们两个都见惯了这间道观的古怪,对任何怪事都视而不见。
引商让他们兄弟几个先说说话,自己则回屋换了身衣服准备和枕临出门,而将要走到门口的时候,苏雅和华鸢又是异口同声,“我也去。”
这一次,两人对视一眼,谁也不肯让谁。
引商头也不抬,“只能再去一个。”
不过是买个菜,她可不能带这么多人一起出去给自己惹麻烦。可是让她想不到的是,这话刚一出口,那两个男人竟不约而同的伸手把枕临给拽回来了,“你别去了。”
他们这时候倒是默契得很。
最后,无力反抗的枕临被留在院子里抹眼泪,没人理会的范无救还赖在小楼里不走。只有华鸢和苏雅一左一右跟在她身后去了街上。
说是出来买菜,引商一路上都有些心不在焉。都怪这一大早上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她心里也有不少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还以为出来能静一静,结果身边多出来两个同样心事重重的人。
故意无视了另一个人,她悄悄靠近了苏雅,然后看似不经意的低声说着,“若是想避着他,就先别回了。”
这个“他”到底是谁,她没直说,苏雅自己心里明白就成。
至于去年七夕和今年的上元节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若不说,她自然不会固执的问他。
街市上喧闹声不断,苏雅也不知听没听到这句话,仍露着那副傻兮兮的笑容。
三人转了将近半个时辰,最后总算是买好了想买的,半路碰到了谢十一,还问他要不要来家里吃顿饭,可惜后者听说李瑾也在的时候,想也不想便拒绝了。
“对了。”转身想走的时候,他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前几日我从会稽带回来一个盒子,实在是奇怪,若你得闲,帮我看一看。”
会稽?听到这两字,引商心中不免一动,连忙答应下来,然后约他晚上相见。
拎了菜回家时已经快到中午,还未等进门,不远处突然又传来一声,“三位留步。”
引商回过头看去,却见隔壁那座已经卖出去几日的宅子里走出个人来,那是个年纪不大的男子,容貌生得很是俊俏,打扮得也如同高门大户出来的世家子弟,可是行事举止却不似卫瑕等人懂得进退,反倒是十足十的轻浮。
他半倚在墙边,向三人行了个不伦不类的礼,然后笑道,“某刚刚搬来此地,还无缘到几位府上拜会,失礼了。”
引商还他一个礼,也跟着客气了几句,接着便往自己家里走去。可是那人还不罢休,碍于礼节没来拽她,便拉住了华鸢。
若是换做往常,华鸢定会翻个白眼甩开这人,可是今日这事却奇了,他非但没有躲开,反倒主动靠近了对方,将那男子想说的话听了个仔细。
他们的声音放得极低,引商只看到华鸢听完那话之后眼睛都亮了亮,却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于是偷着扯了扯苏雅的袖子,“一会儿你去打听打听,新搬来这户人家到底是做什么的?”
能跟华鸢说上话的,哪有什么规规矩矩的老实人,可别闹出什么事端才是。
等那边说完话,三人总算是回了自家院子,一进小楼,引商便发现卫瑕他们三人又不见了,幸好还有一直赖在这里睡觉的范无救指了指楼上,示意她去二楼看看。
卫瑕原本是住在二楼正对着楼梯的那个房间,引商敲了敲门,得到允许后走了进去,便见卫家那两兄弟和李瑾都坐在窗边不知在看些什么。
她也走过去探了探头,结果顺着他们的目光望过去,望见的是临街的一个大宅。
“那是?”
“李林甫的宅子。”卫瑕也未瞒她。
引商不由愣了愣,再看向那里时,却发现从这个窗户看过去的时候,刚好能将李宅里的布置看个清清楚楚。
“怪不得。”想通之后她忍不住一笑,“怪不得当年你一定要买下这宅子。”
那时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卫瑕为什么会看中这里,如今再想,倒是能想通了。
“别说这个了。”卫瑕也不愿她过多的牵扯到政治斗争之中,主动起身想要陪她下楼,最后还是引商把他又按了回去,叫他继续与他们说正事。
不急,只要回来了一切都不急了。
中午这顿饭算是这几日来最丰富的一次,可是在座的人除她之外都是见过“大世面”的,能给她面子动几下筷子已算不错,到最后竟是吃不惯阳间饭菜的范无救最捧场,他算是在场诸人之中唯一没有在吃饭时还心事重重的,神色轻松的放下碗之后,还郑重的对他说了声,“我会晚些回来。”这才起身离开。
引商愣愣的看着他的背影,没明白他的意思。他这是说他今晚还会回来吗?真把这里当成家了?
而事实上,把这里当成家的人不止这一个。
卫钰、李瑾与卫瑕说了整整一天的话,直到傍晚还未离开,大有留下来陪这个幼弟的意思。引商体谅他们的心情,自然不能开口拒绝,可是一想到晚上谢十一还会来见自己,便又觉得有些不妥,最后只好让他们在屋里先谈他们的事情,她则披了卫瑕那件厚厚的氅衣独自站到了院外。
在寒风中约莫着等了小半个时辰,谢十一的身影才终于出现在街的尽头。这一次他仍是一个人前来,手里头捧着一个破损得很是严重的木盒子。
引商将身子缩在氅衣里,只露出指尖拿过那木盒,然后仰头问他这是什么。
“先祖的遗物。”谢十一倒也不怕弄坏这东西,见她犹豫着该不该打开,便主动帮她掀开了木盒的盖子,“这是前几日刚从会稽带回来的……”
“还是留下镯子的那个先祖吗?”不等他说完,引商便忍不住问出口了,眼中也带着期待。
可是谢十一却露出了一个不解的神情,“哪个玉镯?”
“就是……”她本想帮他回忆一下那个缠着红线的玉镯,可是话才说出口,脑中便闪过了那日花渡离开的场景。
他回去了,历史是不是也随之改变了?如果他从未与她相遇的话,自然也不会有那玉镯。
“没事。”她摇摇头,语气中却难免带了些失落。
谢十一一向不喜欢过问别人的私事,见她如此倒也没有就问下去,继续说着,“这盒子是我那先祖在世时派人埋在东山的,也算是他的遗物,我前几日才从会稽取了回来。”
“看起来没什么古怪。”引商捧着盒子左看右看,也没看出来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来,最后只能把目光投向盒子里的东西,那看起来像是一封书札,用茧丝纸写成,正是魏晋时望族们最喜欢用的纸。
“能看看吗?”她问了一声,然后在得到允许之后将书札小心翼翼拿了出来。
谢十一自然不在意她去看那书札的内容,他只是有些不明白,“哪怕保存得再完好,这书札看起来也不该如同几月前才写成。”
“因为东山那地方有些古怪。”引商不敢多说那地方的诡异,只能模糊的解释了一句,然后问他,“你不如想想,你的先祖为何要将这书札埋在那座山里,这……这……这明明……”
她看着那展开的书札,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羲之顿首……”
以这四字开头,已经表明了这封书札出自何人之手。而接下来的内容并不重要,只要看到前面这四个字,便已经足以让她相信她现在捧着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这竟是王右军的真迹?
“其实我也不明白他为何要这样做。”说起这个先祖的念头,谢十一也是一脸的困惑。虽说现在谢氏一族已经走向了衰落,可在四百年前却是权倾江左的高门士族,这个先祖在世时更是与王家关系匪浅,手里有一封两封王右军亲手所写的书札并不奇怪,奇怪的是非要将这东西埋到东山去。
“听说当年他的妻儿也曾问过他为何要这样做,可是他竟说自己不知,懵懵懂懂的叫人埋了这盒子,到最后自己也觉得奇怪,只是模模糊糊记得长安二字,便留了遗嘱,吩咐后人定要弄清这个秘密。而现在,族里生活在长安的人只有我一个。所以……你怎么了?”话还没说完,他便看到眼前的少女身子一颤,头越垂越低,几乎要将脸埋在盒子里。
“没事。”不知过了多久,她总算是强撑着抬起了头,然后勉强对着她笑了笑,“我知道王右军的真迹举世难寻,可是……可是,能将这书札借我看两日吗?”
她的话语里几乎带了些恳求,谢十一思虑片刻,突然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你可知我那先祖为何要这样做?”
就连先祖自己都弄不清的事情,他却隐约觉得眼前这个少女定能猜出。
果然,引商犹豫了一瞬便低声答道,“或许是要将它送给……送给一个旧相识。曾经许诺过的事情,虽然忘了理由,却也做到了。”
她说的有些语无伦次,可是谢十一听得却格外认真,他打量了她片刻,最后微敛了眼眸,“若你愿意收下,那书札便送你了。”
“可这……”她想说这东西实在是他珍贵。
“这个,”他指了指她捧着的盒子和书札,“本就是要送给能猜出那先祖心思的人。”
至于到底有没有猜对,他虽然不知道,脑子里却在刚刚那一瞬间闪过了一个念头——若她猜不对,这世上便无人猜得对了。
夜半风凉,引商迎着寒风坐在门外,手里紧紧捧着那盒子,久久没有起身。直到一股熟悉的阴寒之气接近,她倏地抬起头,看到的是站在不远处的一个身影。
他穿着一身黑衣,手中撑着的红伞遮挡住了大半面容,就那样静静的站在对面,不知是不是也在望着她。
她飞快的站起身,几乎是不顾一切的跑了过去,可却在推开那把红伞的时候怔愣在原地。
伞下,是一副熟悉的面容。
“你……怎么了?”见她神色不同往常,范无救忽然觉得今日自己也许不该这样玩闹。
“你怎么……永远都玩不腻啊。”引商放下了推他的手,仍抱着自己怀中的书札想回家里去,可还未走出三步远便慢慢蹲下了身,不知在想些什么。
范无救小心翼翼的走过去,本想着要不要道声歉,却在刚将手搭在她肩上的时候感觉到少女的身子狠狠一颤。
刚开始只是啜泣罢了,到了最后便从默默的流泪变成了撕心裂肺的哭喊。
今夜天色正好,清冷的月光铺洒下来,地上却无人欣赏这美景。空荡荡的街上,只有少女捧着一封手札哭得嗓音嘶哑,院里院外的人,不知谁比谁的身影更悲凉。(www.. )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