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抗日

525.第525章 元首加价

希特勒在张伯伦面前没有底气,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是德国目前的实力有限,准备攻打捷克斯洛伐克的只有12个师,而捷克斯洛伐克却有35个装备精良的师。德国的国防军参谋部和大部分高级将领也都反对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冒险计划,如果英法坚决站在捷克一边,事情就非常麻烦了。
张伯伦回国向内阁说明完和希特勒会谈的情况后,英内阁内部也出现了反对张伯伦的情绪,但他坚持己见,对内阁强调:“无论我们如何同情一个中欧的小国,但这种同情绝对不能以将不列颠拖入一次新的世界大战为代价。”
张伯伦对法国总理达拉第率领前来英国讨论这一问题的代表团说:“必须让苏德台地区的日耳曼人实现自治!。但是我们也不能让捷克斯洛伐克被拦腰砍开。”
法国总理同意,并表示只要向捷克人施加些“友好”的压力,他们便可让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实现自治。与此同时,应向捷克人说明,对割让后余留的地区会有某种国际保证,德国必须参与这种保证。
张伯伦同意了。此时的张伯伦自鸣得意,在给妹妹的信中写到:“前途虽尤多焦虑,但最使我焦虑不安的事情已不复存在了,因为我觉得没什么可斥责自己的。相反,时至今日,事态是沿我所需要的途径发展的。但是与此同时,还有一件不愉快的工作要做:告诉捷克人必须让苏台德的日耳曼人实现自治。”
次日午饭后,当英国公使将这一建议通知捷克斯洛伐总统贝奈斯时,贝奈斯大受震动,起初竟拒绝讨论此事。大英帝国驻捷公使巴塞尔-牛顿爵士虽觉难堪,但仍着重指出,他必须尽速批准,因为张伯伦拟在48小时内与希特勒重开会谈。
贝奈斯愤怒地指责说,他的国家已被抛弃。他说,事实证明,英国和法国的保证是不可靠的。他惧怕的是,所提出的解决办法并非就此了结,而只是希特勒最终统治捷克的一个阶段。贝奈斯虽有这话在先,牛顿却向国内汇报称,他认为,贝奈斯“更趋于接受而不是拒绝,对有助于他向他的人民说明为何要接受的理由,他都听得进去。”
张伯伦在焦急地等待答复。一个小时后,捷克外长克罗夫塔告诉牛顿,他的政府拒绝接受英法两国的建议。
然而,片刻后,捷克总理霍德查却又将法国公使拉克瓦召去。他请求拉克瓦让巴黎发封电报前来,声明若发生战争法国将退出条约。“这是拯救和平的唯一办法。”他说。他向拉克瓦保证,他这一行动是得到贝奈斯应允的——这是谎言。
拉克瓦立即将这一消息电告巴黎;牛顿也将其电告伦敦。
在电文中,牛顿建议由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向贝奈斯发出一份最后通牒,叫他“立即毫无保留地”接受英法建议,“否则,英国政府将不再关注这个国家的命运。”
虽然夜色已深,哈利法克斯仍立即赶赴唐宁街10号。午夜后,他回到外交部向牛顿发出指示,让他叫贝奈斯重新考虑,否则张伯伦将推迟或取消与希特勒的第二次会晤。
凌晨2时,在他的法国同事的陪同下,牛顿来到赫拉德欣宫晋见捷克总统。处在时睡时醒中的贝奈斯被叫起来,一听到拉克瓦的话,便立时瘫了,眼泪夺眶而出,一阵震惊后,被出卖了的贝奈斯答应中午给予最后答复。
首次表示接受英法建议的话是从霍德查口中传来的。他拐弯抹角地通知牛顿,捷克的答复是肯定的,有关此事的正式答复将尽快交给他。但辩论一直延续至黄昏。其时,牛顿和拉克瓦两人被双双召至外交部。这两位公使各自拿到一份照会,该照会说,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难过地接受英法两国的建议。
晚,贝奈斯政府发表公告,宣布投降,公告说:“凭友邦可能给予的援助,我们曾作出答复。但是,一旦有可能遭武力压服的问题出现时,很明显,欧洲危机之性质已趋于严重。因此,友邦提出忠告,我们须作出牺牲,购买自由与和平,这也是他们无力相助所致。共和国总统及我国政府已无其他选择,因为我们已孤立无援!”
通过代理人,希特勒又赢得了一次胜利。
次日上午,张伯伦在登机前对记者说:“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圆满解决是加强英德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的主要前提;而它又是欧洲和平的无可争议的基础。本人的目标是欧洲和平,我也希望此行能打开通向欧洲和平的道路。”
……
就在张伯伦准备用苏德台地区的自治来德国向希特勒寻求欧洲的永久和平时,希特勒正在接见从中国返回的曼斯坦因。
“曼斯坦因上校!我对你在中国的工作非常满意!”希特勒现在有些想念远在中国的华毕成,这个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经从一个上校蜕变成了一个掌控中国西北的陆军上将:“华将军对欧洲的局势有什么看法吗?”
“我临走时,总座曾专门和我说过,他认为元首大可以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问题上狮子大开口。”曼斯坦因还是习惯像在中国那样称呼华比成为总座,“他还说,自私的英国人是绝对不会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与德意志开战的。英国外交的出发点是保住凡尔赛和约的成果,只是牺牲自己一个小伙伴,就能换来他们所希望欧洲大陆的稳定。”
“可是如果一旦出现意外,以我们目前的军事实力也确实很难收场!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英国人的软弱上!”希特勒显然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
曼斯坦因继续说道:“总座还说,在英法外交界有一种‘祸水东引’的说法。就是如果德意志扩张,他们更乐于看到我们的进攻方向是朝东,这样最终必然引起苏德之间的冲突。用中国人的话说,那样英法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捷克斯洛伐克正好是德意志的东部邻国。不过总座也说,我们已经合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应该是英美最后可以向我们让步的地方了。”
“没想到华将军远在中国,竟然对欧洲的局势如此洞若观火!”希特勒现在有些庆幸华毕成不是英国人或者法国人。
“元首!这里还有一封总座给您的信!”曼斯坦因将华毕成的亲笔信递给希特勒。
希特勒快速的拆开信封,打开信浏览起来。除了寒暄和问候,华毕成说此次派来德国培训的飞行员带来的自己很多武器装备的设计图纸,这些新式武器可以让德军的战斗力得到至少三五年的提升,他希望能够用这些武器的专利换取战略轰炸机和德国已经在秘密开始研制的超级炸弹。
希特勒合上信,精神重新焕发,这次他有足够的信心在谈判桌上对付张伯伦了。
……
下午,张伯伦的座机在科隆着陆时,前来迎接的有当地的要员。机场上还有仪仗队,冲锋队乐队高奏《上帝拯救国王》。仪式完毕后,英国人乘车来到下榻地彼得斯堡旅馆。这家旅馆位于河对岸的山上,与两国元首会晤的戈德斯堡浴场隔江相望。
希特勒常于喝咖啡时间来此旅馆。对它周围的景色赞不绝口。此次,他将英国客人安排在此处下榻。目的是要让他们对德拉申弗尔斯乡间的奇风异景产生印象;再者,若沿莱茵河溯江而上不到50英里,便是传说中的女妖大石的所在地。
从阳台上望去,张伯伦可望见隔江的德莱森旅馆;首次会谈将于下午5时在这里举行。半晌后,他乘着车子沿陡峭的山路来到江边,换乘渡船。江两岸站着数以万计的看热闹的人们,他们聚精会神地看着江中的小船。此情此景使汉德逊不禁想起大学划船比赛。
德莱森旅馆座落在西岸。张伯伦一行上船后不一会儿便到了。希特勒历来是个和蔼的主人。他首先询问的是彼得斯堡的住房是否舒适。但是,在会议室内铺着羊毛地毯的长台前刚一坐定,他们便谈正事了。
张伯伦一开始便历数了他和法国人从捷克人那里好不容易争到的种种让步。在实现苏德台地区日耳曼人自治的复杂计划作了扼要说明后,他提到了英法两国向捷克所作的保证。说完,他便往椅背上一靠,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似乎在说:“这五天来,本人的工作够出色了吧?”
令施密特奇怪的是,希特勒平静地、几乎后悔地回答:“本人非常抱歉,张伯伦先生。我不能再与您讨论这些事情了。经过近日来事态的发展后,这种解决办法已行不通了。”
张伯伦唰地站了起来。施密特注意到,首相的浓眉下的和蔼的眼睛放射出愤怒的光芒。他怒气冲冲地喊道:“我不明白!这种解决办法完全符合元首在贝希特斯加登提出的要求。”
希特勒将英法提议一一予以反驳,并断然要求德国必须直接占领苏台德。
张伯伦回答说,希特勒的这种态度既令他失望又令他摸不着头脑。这是个崭新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希特勒在贝希斯特加登所提的要求。他二次访德所带来的计划足以满足元首的一切要求;而他这样做是用其政治生涯冒风险的。
张伯伦敦促元首与他一起不遗余力地、有秩序地、和平地将问题解决,勿让枪击和事故扰乱和平工作。他问,希特勒有什么建议能使他们在原则上达成协议?
回答令张伯伦凉了半截:德军立刻占领苏台德,疆界日后用公民投票办法决定。由于这一要求几乎意味着捷克的彻底沦陷,两人便唇枪舌剑地交锋。
舌战了好一阵子后,埃格尔又传来消息,—个德国人已被枪决。结果,用不着说,希特勒又大发议论,说捷克人如何的极度不公平。接着,他发誓说:“如果布拉格受布尔什维克的影响,人质继续被枪决,他便立即进行军事干涉。”
会谈进行了三个小时,彼此不欢而散,但又约定明日继续会谈。
在渡过莱茵河,乘车上山回旅馆的途中,张伯伦虽不露声色,内心却愤怒万分。只在此时他才想到,他未使会谈破裂并回家是否是个错误。难道希特勒处于发狂边缘?若如此,张伯伦便有责任去打破僵局了。问题是怎样才能做到这点。
在参加会议者中,他并不是唯一怀疑希特勒的神智是否健全的人。在德莱森旅馆,几个新闻记者在散布谣言,说捷克危机令元首如此心烦欲狂以致爬在地板上咬地毯角。这种说法原系出自元首的一名副官。该副官说,元首已怒到“咬地毯”的地步了。“咬地毯”原系一句俚语;某些新闻记者竟按字面去理解。其实,此语应译成“走投无路”才对。英国人如此幼稚无知,使元首的副官们觉得好笑。
有些心腹相信,希特勒之发火是为了效果。若果真如此,那么,那天下午的发火,却使其对手处于守势。其时,张伯伦业已在草拟一封妥协信。信中,他建议由他出面探听捷克人的风声,看是否能作出安排,让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自行维持法律的秩序。
9月26日早餐后,这封信被送过了河。由于根本不想妥协,希特勒认为这是对他的想法的断然拒绝。在与外长里宾特洛甫及其他顾问进行长时间的“激烈的”磋商后,希特勒写了一封很不友好的信作为回答。
信的内容重复了他在会议桌上说过的话。因为信很长来不及翻译,希特勒便令施密特带着信去见张伯伦,当面进行口头翻译。施密特腋下夹着一个大牛皮纸信封,于下午3时左右离开了德莱森旅馆。
快到彼得斯堡旅馆时,施密特发现旅馆门口已围了一群记者。有位记者喊道:“你带的是和平还是战争?”施密特小心谨慎,未走漏风声,连肩也没有耸一耸。
张伯伦正在凉台上,施密特被立刻带了进去。片刻前,张伯伦还在不安地来回踱步;见施密特前来,首相刹时控制住了自己,似乎他是在偶然踱步。
施密特回来后,希特勒焦急地问:“他说了些什么?他对我的信反应如何?”
当他得悉张伯伦既不激动也不发怒时,希特勒会心的笑了,果然和华毕成说的没有两样。
不到一小时,张伯伦便派两人渡河,给希特勒送来了答复。这封信首先答应将希特勒的提议交给捷克人,要求希特勒给他发一份详尽地阐述他的要求的备忘录。他建议,收到元首的备忘录,他便动身回英国。
张伯伦于该晚前往德莱森旅馆,一方面去取备忘录,一方面去听希特勒对此所作的解释。会谈于晚10时左右开始。由于参与会谈的人数增多,会议是在一小饭厅内举行的。
两国的外交官们围着希特勒和张伯伦成半圆形而坐,且坐得很随便。备忘录则由施密特翻译。希特勒要求捷军从地图上所示的地区撤出。将苏台德于9月28日正式割让给德国。
“这是最后通牒!”张伯伦喊道,并举双手抗议。
“是一道命令!”希特勒不容商量的说。
在张伯伦的要求下,德国方面答应将用词修改的和缓一些。
接着在所提的日程问题上,张伯伦认为这份时间表给捷克人所留时间实在太短,无法从苏台德撤军并移交苏台德。由于这份计划既行不通又具有危险性,它有可能导致一场欧战。
谈判因此陷入僵局。此时,有位副官进来了,给元首带来一份电报。元首草草看了一遍后,元首将它交给施密特。施密特将它大声译成英语:“贝奈斯通过电台刚刚宣布,捷克各武装力量实行总动员。”
最终打破沉默的是希特勒:“即使发生了这种挑衅行为。我仍将遵守诺言,在谈判期间不对捷克斯洛伐克动武。无论如何,张伯伦先生,在您在德国逗留期间,我不会这样做。”这段话,因为是在心平气和中说出的,所以好像有点使人糊涂;但元首接着说的话可就不可能被误解了。他言简意赅地说,捷克的总动员把一切问题解决了。
张伯伦匆忙地指出,动员不外乎是个预防措施,不见得是进攻性措施;希特勒回答说,在他看来,总动员一事表明,捷克人无意放弃任何领土。
张伯伦辩论说,捷克人已原则同意苏台德实行自治,他们不会自食其言,出尔反尔。
“那么,何故总动员?”希特勒紧追不舍。
张伯伦说:“首先总动员的是德国嘛!”
元首接着再次进行威胁:“这次危机不会长期拖延下去了。”
张伯伦以退为进的说:“我亲眼看见自己为欧洲和平的一切努力已破灭,我将带着沉重的心情返回英国。但是,我的良心是明如镜的;为了和平,我已竭尽了全力。不幸的是,我并未在希特勒先生身上找到回声。”
希特勒也担心张伯伦真的拂袖而去,所以,装作很不乐意的说,在谈判期间,他决不会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此语有如一阵雷雨,使空气变得清新。
“为了让您高兴,张伯伦先生。”沉默片刻后,他说:“在日程问题上本人将作出一个让步。我是很少向人让步的,您是我作让步的其中之一。我同意10月1作为撤退的日期。”
在其他枝节问题上又谈了一阵后,张伯伦答应将此最后通牒转给捷克人。此时已是凌晨两点了,众人只好休会。元首对首相为和平而奔波表示感谢,并向他保证“捷克问题是他不得不在欧洲作的最后一个领土要求。”
张伯伦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德国,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不到一周的时间希特勒的要价会变的比之前高出一大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