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春秋

第十四章 分封天下(二)

周师东征胜利后,王朝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西周的势力向东延伸到大海,向北到河北蓟县一带,向南到淮河流域。大量的土地缺少新的领主,王室于是进行了第二次大分封。
王室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号“鲁”;封吕尚于浦姑故地,国号“齐”。齐鲁成犄角之势,钳制着东夷诸国。
王室又封周公弟弟康叔于邶国西南,国号“卫”(古代殷、卫同义),并在卫国部属了六个师,史称“卫六师”;封曹叔振铎于今山东定陶,国号“曹”;封召公的儿子于今北京西南,国号“燕”。
随着西周势力的进一步扩张,分封行动持续不断地进行了很多年,春秋时期大多数活跃的国家都是在这段时间陆续出现的。
数年后,周成王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随后将弟弟叔虞封于此地。叔虞在位初期沿用了唐的国号,后来改国号为“晋”。
随着王朝势力扩大到江汉一带,周人又开始在那里寻找新的代言人。
文王有位老师叫鬻熊,是颛顼的后代,他生前没有得封。成王探听到鬻熊的氏族聚集在丹阳(今湖北秭归)一带,于是派出使者追封他们说:“不谷感念你们先人鬻熊的功劳,特将你们封于丹阳,国号为‘荆’(后称为楚)。至此以后,替王室镇守荒蛮,讨伐不敬。”
大禹死后葬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附近),当年为大禹修建陵墓、守灵之人的后裔就定居于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便建立起国家。成王把对荆人说的话又对他们啰嗦了一遍,封其国为“越”。
成王又从虞国公室指定一名公子封到姑苏,国号为“吴”。不可否认,吴国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阻止越国北扩。
几世之后,由于楚国公然与西周对抗,王室又在汉水以东册封了几个姬姓国家,用来扼制楚国。
总体来讲,西周分封诸侯有两种形式:
一是分封王族成员。仅文王的儿子们建立的国家就有十六个,其他姬姓贵族封国最少有六十多个,它们多分建于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
二是招抚那些已经存在的诸侯国,其中有些国家的历史可以追述到夏代。对他们进行重新赐封,比如楚、越、邓、禹、鄫等。
受封的国家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为标准:公、侯国土方圆百里;伯、子、男五十里;小于五十里的不能独立为国,必须依附大国存在,被称为“附庸”。
西周封建的大公国有东西两虢、虞国、宋国;侯伯有齐、鲁、晋、卫、陈等;子男有吴、楚、越、许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