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商

第三百二十一章 况且求教

在况且这一桌上,只有宣大总督王崇古和山西巡抚方逢时作陪,客人却是不少,除了况且还有张鲸、两位都察院派来的都御史。
说起来两位都御史是配合来参加谈判的,其实他们才是真正坐在谈判桌上的人。
况且不明白都察院参与谈判都谈些什么,竟然一下子来了两位重量级人物:都御史。不是不打算谈成的吗?他们来了又有何用?
都察院的都御史不是常设官职,也没有名额规定,一般都是需要时才添设,事情过后就撤销了。所谓都御史相当于后世的部级巡视员,级别是很高的。
总督王崇古和巡抚方逢时也都挂有都御史的衔,但不说明他们就是同僚,毕竟职责有别。
况且还没来得及询问这两位在谈判中充当什么角色,一直没有单独和他们谈话的机会。
张鲸本来不是谈判人员,王崇古和方逢时等人却不知道,他们还以为张鲸也是参加秘密谈判的代表。这倒是符合常情,如此重要的大事,皇上是应该派出自己的代表的,更为了监督大臣。
桌上还有一位宦官,就是山西镇守太监,跟张鲸聊得很是热闹,不过没人问张鲸究竟是不是来参加谈判的,张鲸自然也不会说,他不可能说是专程来跟况且合伙做买卖的,那样说也太丢人了。
“有两位都堂大人协助况大人,况大人一定会轻松许多。”方逢时笑着说道。
一位都御史笑道:“方大人误会了,我们哥俩这次来只是督察谈判官员的言行风纪,具体谈判事务我们并不参与。”
“什么?”
王崇古和方逢时都有些惊呆了,一共也就是十几个谈判官员,居然要派出两位都御史监督,这也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了吧。
况且笑道:“看来都察院是唯恐我年轻识浅,怕我犯错误,所以特派两位大人来指导监督我的言行啊。”
王崇古和方逢时都暗笑不语,他们早就听说况且跟都察院有些不对付,这倒是不难理解,锦衣卫跟都察院本来就是天敌,不过如此做派也未免太不给皇上面子了。
“况大人误会了,您是钦差,您的一切的做法由皇上裁定功过,不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只是来督察其他官员的,这样说有些得罪人,不过实在没办法,我们干的就是得罪人的勾当。”另一位都御史苦笑着解释。
“如果不是来监督我,何必劳驾两位都堂大人,派两位五品御史足矣。”况且牙缝里冒着冷气,表示不信。
况且对都察院监督他的言行倒也不怕,他早就被一帮御史还有六科给事中弹劾惯了,几天没人弹劾他,他反而要反思了,自己是不是过于老实了。
“况大人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皇上既然肯将谈判全权授予况大人,一定不会让外人掣肘的。”王崇古笑道。
他这话听上去似乎是为两位都御史解围,可这话中含义却很耐琢磨,显然有指责都察院的意思。
他和方逢时的都御史只是挂衔,他们本人并非出自都察院,而且对都察院的人印象也不是很好,毕竟他们没少挨那些御史、给谏的弹劾。
况且一笑,没有接茬,都察院的确过于张扬了,但这是经过内阁批准的,也是经皇上批准的,就一定有他的道理,只是不便示人罢了。
“都察院负责纠察百官群僚,有不法者弹之,这是太祖皇上定下的规则,本官自然也在两位都堂大人的监督之下,而且自愿接受监督。”况且笑道。
听到他这话,除了张鲸,别人都有些发怔,什么时候况且这么好说话了,这个京城有名的混世魔王变画风了吗?
张鲸却暗自在肚子里发笑,这两个都御史要倒霉了,在内地有王法管的地方,都察院的确是高人一等,可是到了塞外,不还是况且说了算?监督权管个屁用,你有命回来才是正经的,他心里已经断定,这两个都察院的家伙八成是回不来了。
况且并没有他想的那样心地险恶,更没有要对付两个都御史的意思,他根本不怕弹劾,欢迎还来不及呢,他一心期待皇上压不住言官们对他的弹劾,直接把他免了,罢职回家才是最幸福的事。
“况大人虽然年轻,倒是好肚量。”镇守太监哈哈笑着夸赞一句。
听到这话,除了王、方两位,其他人差点笑喷了酒,况且是好肚量的人?那天底下就没有肚量狭窄的人了。这家伙可是睚眦必报,一点亏不肯吃的。
“哪里啊,老大人夸奖,下官的确是太年轻了,有时候不免气盛,做些错事,好在皇恩浩荡,总是给下官改过的机会。下官当然不会有负圣恩,这次谈判一定会主动接受两位都堂大人的监督,给所有官员作出表率。”况且无比诚恳地道。
“好,年轻人哪里没有犯错的时候,有错能改,就是好样的。”镇守太监还不明就里,顺着况且的话继续表扬。
王崇古和方逢时只好苦笑,这位镇守太监大概是太久没人理了,跑这儿来刷存在感了。
各省各地的镇守太监权利地位并不一样,有的比较有权势,有的不过是在内宫激烈内斗中被撵出来的失意客,被遣散到各地养老。这位老太监显然属于后一种人物。
山西是边关重地,所以朝廷既设巡抚又设总督,就因为宣府边关太重要了,宫中的势力也不愿意插手这里的是非,免得引火烧身。
“今天是为况大人和各位要出塞公务的大人们的接风洗尘酒,不说这些没要紧的话了,咱们还是等着为况大人还有列位大人的荣归办庆功酒吧。”王崇古举着酒杯道。
此话一出,坐在大厅里各个酒桌上的人都是深表赞同。
大家共饮一杯酒后,镇守太监悄悄对张鲸道:“老哥,你们这次出去有把握谈成吗?现在这里的风声可是一天比一天紧张啊,不过万岁爷既然肯派老哥出去,想必是有万全的把握吧?”
王崇古等人也都看着张鲸,等待他说出一些细节。
在这张桌子上,虽说况且是钦差,地位最高,但大家最奉承的还是张鲸。毕竟他可是司礼监的随堂太监,司礼监又是内宫十二监的第一监,是宫里的权利核心。
随堂太监虽说是第三号人物,也是皇上跟前的红人,所以大家都觉得他才是这次谈判的掌舵人。
张鲸笑呵呵道:“万岁爷当然是有把握才会派出我们这些人的,不过事情最后也得看俺答王的意思,谁知道他是不是诚信议和呢。议和这种事,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
张鲸这种人见的世面多了,说话很有技巧,只是说皇上派他出来,并没说是派他出来采购东西,还是参与谈判。
“如果谈判不成功,边关是否一定能守住?”况且巧妙的把话题岔开了。
“这种事不好说,下官自然是要和全体同僚死守边关,人在边关在。”王崇古慨然道。
况且心里一沉,听口气宣府这里并没有太大的把握啊。
临行前,他和张居正还有戚继光也都研究过,如果鞑靼倾尽全力攻打一个边关,是很有可能攻破的,毕竟九边都要防守,无法预知鞑靼会从何处破关,这样也就把兵力分散了。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毕竟兵力有限,不可能每个边关都驻有完全可以击退鞑靼主力进攻的兵力,要真有这实力,早就攻入大漠了,何必采取守势。
但让况且更担心的是他听到的一些消息,边关有数位将领被白莲教的人收买了,如果有内奸跟鞑靼里应外合,再多兵力也等同虚设。
这个担心他只能埋在肚子里,没法跟王崇古和方逢时说出来,毕竟他也不确定是哪个边关的哪个将领准备通敌卖国。
“不是说上次鞑靼攻入内地,损失也是非常惨重吗?他们都能恢复过来,咱们边关应该恢复的更好才是。”况且问道。
“他们也没恢复到原来的盛势,这次采取他们想要采取如此大的攻势的确有些令人不解,给人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方逢时笑着回答。
他并没直接回答况且所问,而是绕着圈子解释边关为何不能恢复到最好状态。这种事原因复杂牵连太广,涉及的人太多,怎么回答都会得罪人,只能似是而非作答。
朝廷在边关投入的财力的确非常多,可是很大一部分都被层层瓜分了,尤其是军中那些将领,借助各种名义瓜分占有物质军饷。这些情况他们做总督、巡抚的也都知情,却没办法,革了这些将领的职务,新派来的人可能更贪,他们只能在这些贪官将领们不出大格的前提下装聋作哑。
不仅他们知道,朝廷也都知道这些情况,却是积弊难返,官军中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最让朝廷气愤的并不是他们的贪污行为,畏敌如虎,临阵脱逃,养寇自重才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皇上让况且练兵,不惜投入巨资,还都是自己掏腰包,也是知道官军长期松垮已经不堪重任,一旦战事爆发根本无力拒敌,只好另练新军。
“这么说,鞑靼是不是想借这攻势来压迫朝廷,加大自己谈判的筹码?”况且道。
“嗯,这倒是太有可能了。我们也是这样猜想的。”王崇古道。
“两位大人对塞外的情况比较谙熟,还望不吝赐教。”况且虚心求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