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秘书

第3部:第三章

.
7
冬天的下午,天色暗得早。六点不到,窗外便已经灰暗模糊一片。
火发了,娘骂了,茶杯也摔了,那个发言材料仍然一动不动地搁在桌子上,一个字也没碰到。而眼下迫切需要应对的难题,是海北检察长的选举,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毕竟,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距离明天下午的投票,满打满算也只有二十小时左右了。
事情弄到这个地步,看来不下重药不行了。既然人家举着剑逼上来,不决个胜负高下怎么办唔廖志国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堆积成一座小山,杯子里新泡的茶水也淡成几近无色。
听着廖志国如此恶狠狠的话,一个字一个字从紧咬的从牙缝里挤出来,黄一平心里忧惧交加,一刻也没有停止思考对策。他知道,廖志国不是一个善于忍耐之人,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不是他的风格。这一方面乃性格使然,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是也。另一方面,从政二十余载,他从乡里的农技员做起,几乎做遍了乡、县、市三级所有负责官员,其中多数时间做的是党政主官,且一路基本上都是顺风顺水。如此官路历程,畅早已养成其唯我独尊、说一不二的习惯。因此,偶遇于树奎这样公开挑衅的突发事件,无疑让他感受到奇耻大辱,其震惊、愤怒自在情理之中。当然,依其个性及正常思维习惯,也一定不会轻易放过于树奎,重拳还击、甚至加倍打压定是其当下最本能的反应。
可是,黄一平明白,此时于树奎越是主动公开挑衅,廖志国越是不能马上仓促应战,更不宜以简单、粗暴的方式以牙还牙,否则,一定会上了反对派的圈套,坏了自己的大事。如何才能既巧妙控制海北局势,又化解掉廖志国炽热的火气,成为摆在黄一平眼前的最大难题。试想,为领导排忧解难分担重负,不正是一个秘书的职责所系么
一平啊,你半天没开口了,有什么好的想法看着黄一平老是深思不语,廖志国终于忍耐不住了。
还没有什么成熟的想法。不过,我一直在思考,这个事情看似一件无比糟糕的坏事,可如果处理得当或巧加利用,能否尽量减少其负面效应,或者干脆转化成一件好事呢黄一平尽量平缓语气,边说边试探廖志国的反应。
哦仔细说说。廖志国阴沉的脸色,果然有所缓和,这让黄一平始终高悬着的心,稍许有所下放。
既然于树奎敢把事情做得这么绝,那么,这次的代表提名一定不是突发其想的偶然事件,也不完全是他的个人行为。如果这件事确是经过一群人精心策划过,那也一定不会是就事论事,单纯换掉一个检察长这么简单。那么,他们这么做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激怒对手让对手难堪显示自己的力量黄一平的发问,一方面有进一步试探廖志国反应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在自我理顺思路、寻找答案。
唔这个问题我也正在思考。廖志国的眉头上的小核桃松了下来,脸色也渐渐裉去潮红。
我感觉,如果按照轻重顺序排列的话,于树奎他们的行为,显示力量的可能或比重最小,让对手难堪和激怒对手应该是主要目标。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像一位狡猾的猎手,只有让猎物跑起来、飞起来了,他的枪口才有了准确目标。黄一平进一步分析道。
对你的这个说法,正好印证了我刚才的想法,说明我们想到一块去了。最近一段时间,他们看到我采取了一系列收缩策略,反而感觉有点无从下手了。现在来这么一手,无非是要我有所动作,并且动中出错授人以柄。可是,这个事情总不能眼睁睁让他们闹腾,我们这边完全无作为呀。看来我们得好好研究一下,这件事大概会有几种发展趋向,采取何种办法对我们最为有利。廖志国思路理顺了,竟然有些兴奋起来。
说来也许有些令人不可思议,像廖志国这样堂堂一位市委书记,别看平时整天前护后拥煞是风光,可实际上真正能够说上几句知心话者极少,尤其是遇到此类麻烦、尴尬之事,对手又是自己的下属,往往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甚至连同床共枕的老婆、情人都不好说,更别说那些普通的同僚部属了。个中原因,不光有政治上的谨慎考量,个人脸面也无法回避。唯有黄一平这种整日厮守的秘书,熟悉情况,彼此了解,口风也紧,倒还能关起门来共商机密、同谋对策。由此可知,好多领导与秘书之间的关系,表面看是上下级、主与仆,其实情同亲人乃至兄弟、父子,也就不足为怪了。
事情明摆在面前,回避肯定是是不行了。可是,供廖志国与黄一平商量、选择的方案,委实并不太多。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如此这般一番分析,所选之路无非两条:一是采取坚决措施,制止于树奎的犯上行为;二是暂时退守,放任其得逞容后再作计议。
如果采取坚决措施,能够制止住的可能性有多大廖志国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其心里没数,或者说并不十分自信。这对一位市委书记来说,无疑有点悲哀。
六七成吧。黄一平嘴上这样说,是考虑到廖书记的面子。他内心里的估算,其实连四成把握也没有,因为他知道,于树奎这次在检察长选举问题上做文章,不是以县委的名义,更不是以个人名义,而是借用了县人民大代表大会这个平台,以代表合法提名的面目出现。如此一来,不要说市委书记个人,就是堂堂一级阳城市委,也不便过度出面干预,更不得强行阻拦制止,否则,既违反了国家的法律,也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何况,以于树奎一向张扬、强硬的个性,背后有高人指点,省里又有硬朗后台,在海北那一亩三分地上谁能奈得他何
廖志国陷入沉默。
我觉得,即使把握再大,强行制止也未必是最佳方案。因为那样一来,势必会让于树奎在法理上占得先机,容易让他们抓住口实与把柄,为以后的攻击提供了武器。长远看来,弊大于利。黄一平道。他生怕自己那个六七成的猜测,会给廖书记带来误判。
是啊,这也是我感觉最为难的地方。我是阳城市人大主任,岂能带头干扰人民代表行使权利再说,省委梁副书记也曾经多次强调,在当前这种特殊时期,一定不要轻易激化矛盾、搞僵局面,一切都要服从服务于稳定、和谐这个大局。对我们来说,更大的政治与大局,是一年后党代会的顺利选举哪廖志国点头道。
事实上,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他们二人都没有提及,却也需要慎重考虑眼下,阳城的政局气候并不稳定,社会舆论对廖志国也不十分有利。其中原因,主要是此前很长一段时期,阳城市委市府主要领导关系不睦,尤其洪大光与丁松矛盾更深,党政主官很难形成政治权威。近几年,洪大光一心等待升迁,刻意放任管理做和事佬,中途又生病休息大半年,从上到下渐渐酿成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格局。廖志国前边虽然做过三四年市长,现在接任书记也已半年,可对全市政局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掌控。如此,要想在这件事上一举拿下于树奎,也绝不是一般难度,或曰成功可能极小。
现在看来,只能让于树奎他们的阴谋暂时得逞了。唉廖志国叹息。
那我们也不能无所作为黄一平态度坚定。这种坚定,既是他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是向廖志国表明决心和态度。时下,他生怕一言不慎,会让廖书记误解自己胆小怕事、立场不稳。作为秘书,越是领导处境困难,越要不失时机宣示忠诚。
确实,对待海北检察长选举这件事,不论背景多复杂,难度多大,都不能完全放任不管。否则,一个于树奎成功了,会让整个反对派阵营看到希望,也许就有无数个张树奎、李树奎跳出来,形成可怕的裂变效应。而且,于树奎的成功,不仅会对廖氏阵营构成强大压力,而且还会大量吸附中间力量,将一批观望者拉拢过去,同时也会在广大普通干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如此,则会从根本上威胁到廖志国本就脆弱的威望,尤其给一年后的市委党代会带来冲击。
是否可以采取一个折衷的办法,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好,实在不能解决的话,也可以最大限度弱化其不良作用。唔廖志国如此发问,显然已经有了不错的主意。但是,在黄一平发表意见之前,他不会先说出这个主意,换言之,他的主意需要通过黄一平之口来表述,似乎如此才更加生动有趣。这种游戏,两人玩了四五年,彼此已经相当谙熟、默契了。
现在,既然事情阻挡不住了,不如顺其自然任其得逞。不过,表面看他是占了上风,实质上却将自己置于了一个不利的境地,甚至可能是绝境。这次,他暗中是在和廖书记您较劲,可明里对抗的却是整个市委,假如引导得好,多数常委不会支持于树奎的犯上。还有,苗长林、贾大雄不是于树奎的后台吗那好,就让他们二人出面劝阻,若是工作做不下来,至少让他们跌了架子、失了面子。再说,那个许海卫是朱玉的亲戚,于树奎此举肯定会得罪他。别看朱玉平时老好人一个,可这件事不会不上心、较真。凭借他在政法口上的影响,会有一帮死党为其大鸣不平。他于树奎选择这个突破口进攻,咱们也以此作突破口反攻。当然啦,同于树奎的较量,注定将是一场持久的恶战,毕竟他也不是单枪匹马哪。黄一平顺着廖志国刚才的话,一口气说出了内心的想法。
这个办法貌似折衷,其实却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虚实结合、动静相宜,有所为有所不为。制止是表明态度,转移、分解矛盾;让其得逞意在麻痹对手,寻求有利时机和更加广阔的进攻空间。你大学读的是历史,当年的司马懿和唐太宗李世民,不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么唔廖志国早已脱掉外衣,额头上依然热汗密布。显然,他这时已经有些兴奋过度了。
8
通知在家的所有常委,一个小时后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海北选举问题。廖志国吩咐黄一平。
时间已是晚上七点半,廖志国干脆让黄一平找来两盒方便面,在办公室简单应付一下。此前,两人已经就常委会上局面的掌控,进行了细致谋划。
等待泡面的功夫,廖志国习惯性地围着大班台绕圈子,不时双手搓动,间或大喝一声:好
转了一会儿,廖志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招呼黄一平在近前坐定,说:来来,一平,我和你有话要说。
黄一平心里一紧,赶紧在廖书记旁边的沙发上坐下。其实,他已经预想到书记要说什么了。
果然,廖志国颇为动情地说:一平啊,你跟我也有三四年了,工作上生活上对我帮助很大。本来呢,我也已经和你说过,准备放你到阳西当区长,让你在更大范围内得到锻炼和提高。可是现在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我这个书记位置坐的时间不长,苗长林他们对我坐这把椅子也不服气。更为关键的是,眼下离下届党代会仅有一年时间,阳城政局很不稳定哪你虽然只是一个副秘书长,可对我而言作用却非常大。以前在市长位置上,我的主要任务是做事,周围不缺好帮手。现在哩,做了这个书记,重心就转移到了管人用人,没有你这样得心应手的帮手,还真是不行因此,我想和你商量一下,能否再留在我身边一段时间,等到党代会顺利开过,一切都稳定下来了,你再下去。我现在也不轻易许你什么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时下去的位置也许会更好,比如于树奎这个位置一旦空出来了,唔
黄一平没容自己有哪怕是千分之一秒的犹豫,马上表态道:廖书记,我听您的安排。眼前这种关键时刻,哪怕就是赶我走,我也不能走啊
廖志国重重拍了拍黄一平的肩膀,盯着他注视良久,直至眼睛里泛起一层薄薄的雾霭。
事实上,黄一平非常看重那个区长位置。眼看煮熟的鸭子飞了,内心难免五味杂陈。
阳西区长是省里下派的厅级后备干部,目前正在中央党校进修,三个月后回来将到团省委任副书记。关于黄一平到阳西任区长的事,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初步议定。为此,机关里已经有人私下戏称他黄区长了,阳西区委书记甚至频繁打电话催他早点进入情况。
算起来,黄一平进入秘书秘书行业也有十三四年了,前后跟过魏副市长、冯开岭、廖志国三位领导。记得最初跟的魏副市长,是从北京下来挂职的干部,属于临时性质。在他身边,既不必介入任何权力争斗,也无需提心吊胆,感觉特别轻松、自由。当然,用现在的眼光看,作为一个年轻秘书,跟了一个没有实权与前途的领导,应该是一件极为窝囊、甚至悲哀的事情,丝毫也找不到如今神气活现的感觉,难怪当时很多同仁的眼神那样奇怪。后来跟的冯开岭,从副市长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属于有潜力有追求的希望之星,对他这个秘书也相当信任、满意,彼此心理上有了默契,乃至渐渐有种心有灵犀、惺惺相惜的感觉。但是,冯开岭个人欲望太过强烈,性格又偏内向,心机甚重,不怎么关心手下人的前途。尤其是经历过那场顶包替罪与下放党校风波之后,黄一平忽然觉得两人相隔其实很远,完全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自己不过是对方手里一只棋子、一张牌。
应该说,自从四年前有幸得到廖志国的赏识,从流放之地党校后勤处回到市府,他的仕途官运才开始真正走顺。
廖志国与冯开岭之类的领导,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刚开始,他在与黄一平几乎不相识的情况下,将后者从党校召回市府,点名做了贴身秘书,解决了职级,解除了处分,还把汪若虹从医院调到卫生局机关。他的这种行事风格,不完全是一个领导,而是有点像朋友,意在同你交心,彻底放心、信任你,把一切都交给你。从他身上,你一下就能找到兄长的感觉。这期间,黄一平从副处级调研员到市府办公室副主任,再到目前的正处职市委副秘书长,仅仅四年就从跨了好几个台阶,这在阳城官场已然奇迹。况且,这几次提拔,廖志国皆是事先不作许诺,甚至未露半点风声,事后也没有太多表示,更不需要黄一平领情与感恩。包括这次准备让他到阳西任区长,廖志国也是在运作得七不离八之后,才告之于他。如此知遇之恩,又附以这样清淡的表达方式,令黄一平内心感佩不已。
本来,黄一平不是个官瘾很重的人,身上多少还有些书生气。可是,在官场浸润十几年,既然身在其中了,价值取向渐渐也发生了变化,正所谓在商言商、在官言官。
想当初,还在阳城第五中学做老师时,学校只是一个科级单位,校长、书记下边有教务主任、后勤科长,再下边还有语文、数学之类的教学组长。按照级别推算,校长、书记勉强还算个九品十品官员,主任、科长就只能算是个科员,已然不在品级范围。那些组长,就更加不算个什么正式官衔了。可是,行走在校园里,无论遇到什么长,你不叫人家一声职务,那脸色就不好看。后来到了市府机关,这种状况就更加微妙。同样是秘书,有办事员级、科员级、科级、处级,外边的人不知者不为过,内部同事就得特别小心,科级称科长、处级喊处长,绝对不能弄混淆。有个部队转业干部,习惯了军队内部按照实际职务称呼,处长就是处长,副处长就是副处长,结果市府恰好有一位副市长姓伏,他就老是称其伏副市长,别人听了硌耳,当事者更是不舒服,就像这个副职需要特别强调一样。不久,有一个下基层锻炼名额,市长办公会上,伏副市长很委婉地表示,军队干部不怕吃苦,最能发扬优良作风,便提名让该转业干部下去。锻炼期满后,此人调到郊区政协,再也没能回到市府机关。由此可见,职务级别这些东西,在机关是何等敏感、何等重要,中国人又是何等看重
转眼间,黄一平眼看已年过不惑,周围的同龄人大多已经在某个位置安稳下来,而自己却仍然在机关里漂着,终归不算一回事儿。过去做个秘书,虽然也神气活现威风八面,可那都是借着领导的官职权威,毕竟还是沾了别人的光。期间,副处级调研员也好,市府办副主任也罢,不管背后如何受领导器重,帮领导写了多少精彩的讲话、报告,甚至有的还刊登在中央、省级报刊,终究还是拎皮包、捧茶杯的角色。当然,目前这个市委副秘书长职位,情况就有些不同了不光是官至正处职,可以同市领导一起在小食堂用餐,能够对各部委办局的头头脑脑指手画脚,而且能够以市领导的名义,过问下边任何一个部门、地区、行业的事务,打听或参与一些敏感、机密的事项。总之,官职高了,感受权力的广度、深度、厚度确实也不一样了。如此,做不做那个区长,对黄一平来说,其意义便大为不同。
当然,面对目前这种情况,对于是否马上下到阳西区去,即使廖志国不主动提出,黄一平本人也会重新审视与考虑。毕竟,他在廖志国身边这么些年,彼此感情已非一般,危难之际顾自撒手而去,不是他的性格。况且,他是廖志国的秘书,属于廖氏圈子中的核心人物,如果背倚的大树不牢固,他这棵荫下小草还能呆得住、站得稳吗
可是,从内心深处讲,他对于这个即将到手的区长还是有些不舍,毕竟,在机关呆这么久,等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不容易,尤其像他这样的秘书,很难直接下到基层担任正职,何况主管一个地区。同时,他也有种无法言表的隐忧,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郎杰克一番话的影响
一年前,郎杰克决定洗却凡尘,远赴泰、缅两国交界处的深山寺庙修行,临别之际,曾经与黄一平有过彻夜长谈,中心意思是告诫他不要在官场泥潭陷得太深。
佛讲因果报应,又说四大皆空。这两重意思对你都非常适用。一来哩,种什么得什么,任何作为都会得到一个必然结果,而所有的结果又皆有其原由,是为报应。二来,金钱、物质、官位、权势等等,无论多么辉煌、显耀一时,到头来都将归于虚无。你身在官场,已然身不由己,可是为官之道,类同于尘俗中任何一样职业,必须拿得起放得下,舍得舍得,舍即是得,得即是舍。俗话说见好就收,佛说迷途知返、回头是岸,即是此意。作为老同学,我是真心希望你能早日悟透。郎杰克的话充满禅意,却也通俗易懂,令黄一平无限感慨与深省。
可是,此时此境中的黄一平,还有回头与舍得的余地么
9
晚九时,市委常委会在某种局促、神秘的气氛中准时开始。
由于是紧急会议,人到得并不全。军分区政委出差北京,常务副市长在美国招商,市委秘书长生病在上海住院,十个常委实到七人。黄一平以市委副秘书长的身份,担任会议记录。
这个常委会的议题呢,一会儿由大雄部长专题介绍。今天主要是听听大家的意见,看看对于这个事情如何处理,也为今后此类问题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我们共产党人一向讲究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嘛。廖志国表情出奇轻松,开场白也很简洁。
球踢给贾大雄,他就不得不接。可是,介绍海北人代会的这个选举事件,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素来口齿利索、出言严谨的贾大雄,竟然夹杂了好多啊嗯之类的修饰词,好不容易才吞吞吐吐将事情说明白,而且额头上还渗出了一层细汗。也难怪,这件事本身就不简单,背景又很复杂,要想三言两语介绍清楚事情经过,还要做到不带任何感情偏向、完全客观公正,真是谈何容易。市委书记点名让自己这个组织部长介绍情况,表面看合情合理,实质却又暗藏陷阱甚至杀机,表述稍有不当倾向性就出来了,无形中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态度。
贾大雄拼出一身汗,外加每分钟心跳加速十余次,终于将海北选举事件说了个七不离八。其实哩,在此之前,所有常委皆已知道情况,大家只是不动声色而已。
遇到疑难、棘手议题,会议照例会陷于较长时间的沉默,喝水、抽烟的声音便显得特别夸张。
对于大家的沉默,廖志国并不急躁。常委会上的这台戏,题目虽然是于树奎他们拟定,编剧、导演与主演却是廖志国。眼前首先需要调度的,是整个常委会的气氛与调门。
他知道,这个常委会其实只是走个过场,并不能真正制止于树奎的行为。于树奎假手检察长选举,表面看像是一次遭遇战,其实却是蓄谋已久的伏击战。按照会前他和黄一平两人分析与商量的结果,既然于树奎跳将出来,不妨将计就计、因势利导,让他暂时得逞,以便暴露得更充分一些。只有现在避其锋芒,大打敌进我退的运动战,才能积蓄力量,等待并创造一举聚歼之时机。当然,必要的过场还是要走,样子还是要做,其目的主要是最大限度争取多数常委,孤立反对派,为下一步还击奠定基础。退一步讲,即使于树奎暂时赢了,只要常委班子里的多数不支持他们,最终的胜者也还是廖志国。
说起来,阳城市委的这个常委班子,眼下的情况着实比较复杂。
十个常委中,除了廖志国、苗长林、贾大雄三人,另外还有七位:
市委副书记、市长秦众,也就是当年曾经与冯开岭竞争过市长的那位。后来,黄一平从其母校、省农业大学意外获悉,秦众曾经抄袭过国外的论文,并将情况报告给了冯开岭,这才以此逼其退出了竞争。等到廖志国当选了阳城市长,秦众顺利接任常务副市长。半年前廖志国任职市委,秦众又继任了市长。这个秦众,学者出身,博士学位,是省里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深得龚书记与关省长的信任,日后必有更大上升空间,谋得省部级高位应该不是难事。因此,他在阳城做官,向来保持谨慎、低调、中立,很少介入你抢我夺的人事纷争。秦众与廖志国搭档四年多,一个偏阳刚,一个偏阴柔,配合得还算默契。不过,这种默契与朋友、知己、真诚之类无关,完全是出于某种政治考量之后的审慎、客套与礼让,有点类似无感情婚姻的相敬如宾与举案齐眉。
市委政法委书记朱玉,长期在阳城政法机关工作,先后任过市公安局长、中级法院院长,在常委里资格最老,阳城官场上颇有些根基。但是,此人能力、水平不是很高,私心杂念重,爱沾小便宜,也喜欢观察风向,平常做惯了好好先生,是个比较中庸、滑头的干部。按其年龄,一年后正值常委任职的跨界期,市委换届既可留任一届常委,也可到人大、政协赋闲。平时,朱玉与廖志国、三剑客关系皆属一般,亲疏并不明显。
宣传部长马艳丽,是个三十出头的女子,曾经做过团县委书记、市妇联主席,一年前刚从外市调来阳城,是省里重点培养的年轻女干部。此人工作热情高,积极要求上进,对于所有比自己资历深、职务高的领导,都表现得相当尊重。美中不足之处,是她的政治经验不是很丰富,言谈举止稍显稚嫩。短短几个月接触下来,她对廖志国基本算是言听计从。
纪委书记何长来年龄与马艳丽相当,原是省纪委办公厅副主任。当年梁副书记任职省纪委书记时,何长来曾经做过其秘书。半年前,阳城纪委书记交流到另一市任副书记,刚刚就任市委书记的廖志国,马上向梁副书记提出请求,将何长来要来阳城。这个省里下来的新锐,自然唯廖志国马首是瞻,是常委中的廖氏亲信。
常务副市长和军分区司令,一个是省机关下派的挂职干部,一个刚从省军区调来,皆是短期镀金性质,两人有一个共同特点谁点儿大听谁。平时,他们虽然不主动表示态度、发表意见,却比较听话、顺从。尤其那个军分区司令,每次在常委会上表态发言,总是习惯说: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事我服从廖政委原来,廖志国兼任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是驻阳城军队系统的一号首长。
前边说过,过去较长一段时期,阳城党政不和闻名全省,招致广泛非议与诟病,也制约了党政主官们的晋升。洪大光主政后期,一心希望进省工作,一时矫枉过正,很多事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糊则糊、得过且过,几乎将常委班子弄成了一盘散沙。其时,常委会讨论事情、尤其是安排重要人事,经常相互讨价还价吵作一团,近乎于坐地分赃这边政法委提一个处长到下边任政法书记,或者是副县市、区长兼公安局长,那边纪委就得同样出一个纪检书记;宣传部这头刚刚提出下派一个常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那头更是预有准备,早就设好了瞒天过海、暗渡陈仓的把戏。万般无奈之下,洪大光一度曾经考虑,干脆将票决制引进到常委会,或者将干部任免拿到全委会上来表决。正因为如此,那时的廖志国才能以一介市长身份,在常委班子里呼风唤雨,做成了很多大事,提拔了不少干部。
等到廖志国做了书记,才发现这种状况其实并不妙他长期任党政主官,习惯了说一不二,洪大光遗留下来的这种七嘴八舌,让他感觉非常不舒服。而且,他还发现,自己这个市委书记,似乎反不如当市长时说话、办事灵光了。以前做市长,对市府及其下属部门的人事拥有绝对发言权,加上手里又有充足的财、物大权,因而常委们多少都会给他些面子。现在当书记了,需要的是绝对集权,情况就不一样了,忽然间就成了矛盾焦点,似乎站到包括常委在内很多人的对立面。
就任书记半年来,撇开苗长林、贾大雄两个天敌不谈,廖志国也曾努力争取过,希望将多数常委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形成一个同心协力、融洽和谐的工作班子。可是,争取的效果并不明显,说到底是缺乏一个共同的目标与利益,或者说缺少某种突发外力的刺激。这就像很多国家,原本内部矛盾已然激化,甚至已经到了民族分裂、政府垮台的边缘,可是,忽然有了外敌的入侵,或者遭遇了地震、海啸一类灾难,四分五裂的局面反而马上得到控制,且迅速转化成一致对外、共赴时艰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这次海北的选举事件,正是黄一平坏事转化成好事一句话,瞬间提醒了廖志国。是呀,何不借于树奎们策划的这件事,好好做一篇转化的文章,将常委里的多数争取过来呢换言之,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海北选举事件,尽量争取常委中多数成员的支持,实际上也算是对班子进行了一次极为有效的整合。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