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华章

第011章 打开山门

从小山村出来,返回公社的路上,远远望见一个穿着灰衣灰裤的男子的身影。走近了,发现男子拿着一支揙担。公社的一名干部问男子,干什么的?男子答,到上面小村庄买几根木头,挑到另一个公社做揙担。公社干部说了句“哦,原来是乞讨的”,然后便厉声叫男子走开,并警告他今后别再来了。
男子看了看这一行人,也许感觉到很多人都是干部模样吧,连声说着“以后不敢来到了,以后不敢来了”,转身便沿着原路返回。
说起这小山村卖木头的事,琴音倒是清楚的。刚才在村子的时候,琴音遇见小青的哥哥阿桂,见阿桂满头大汗的样子,问他干嘛。阿桂说准备几根好些的木头,卖给很远的一个买家。
琴音不明白的是,公社干部为何要赶走一个买木头的呢,明明是收买木头的,为何称他为乞讨的呢?石文渊、辛力情此时也许一样地充满疑问吧,琴音感觉到他们两人脸上的疑惑。
迟疑了一阵子,琴音终于忍不住了,便问公社干部:“干嘛赶走一个买木头的呀?”
公社干部说:“倒不是因为买木头赶他,而是因为他是外乡人。”
“为什么呢?”
“也没为什么,反正就是不许外乡人来我们这里赚钱。”
“还有这规矩么?”
这也不是什么规矩,就是一种意识罢。世代相传下来,便是聚族而居,大家日常所熟悉的,所见到的,要么是亲人,要么是同一地方的人。大家的意识里就存在着“村里人”和“村外人”、“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区别,“村里人”排斥“村外人”、“本地人”排斥“外地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为什么称他为乞讨的呢?”
“也没为什么,反正到我们这做买卖的,习惯上都称为乞讨的。”
听了公社干部的回答,倒让琴音、石文渊、辛力情等几个人面面相觑起来了。
琴音心里想着,数年后,或者十几年后,山区农村这种排斥外来人和商品经济的思想,已经被完全抛弃了。那时候再回头看看这种事,该是多么可笑的事情!但没办法,现在是七十年代末,许多人的思想观念都还没有更新呢,何况是一个山区的公社呢?呵呵
回到公社的院子,石文渊、辛力情直奔会议室,琴音则紧跟记录。会议室里,大红横幅挂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座谈会”字样。会议室里还集中了一些村民代表,济济一堂数十人,琴父作为小山村代表也在座。
辛力情主持会议,他说,地高官石文渊同志不辞劳苦来到山区考察,目的就是帮助山区人民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长期以来,山区的人口最多,交通最不便,消息最闭塞,生活最艰苦,更加需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这两天,我们走到了公社的许多角落,所见所闻对于党和政府的下一步决策十分重要。
说到这里,辛力情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嘀咕说,我们天天听广播,还消息闭塞?有的人还嘀咕着说肯定是琴音失职了,广播站没有传播更多消息。辛力情顺着声音望去,只见琴音正委屈地与人争辩着什么。
辛力情咳嗽了一声,这是提醒大家集中注意力的讯号。然后说,说山区消息闭塞,你们不服?那么,请在座看见过汽车的人举手。
整个会场,除了主席台和琴音,确实没有人举手。辛力情说,城市里每天都有汽车在跑,你们却从未见过汽车。琴音的广播站能告诉你世上有汽车,但总不能将汽车搬过来让大家见识吧。仅举此一例,这难道不是其中一种闭塞么?
会场恢复了平静。
按会议程序,第二项议程便是村民代表发言,地委和县领导现场解答疑难。有的村民提出一些关于山路崎岖、水电不通、照明不足等等问题。辛力情回答说将来这一带会是一片繁荣,不要太着急。
还有村民反映,本县多个公社及周边数十个生产队,历年来都饱受干旱之苦,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
辛力情让秘书记录下来,并告诉村民,如今是共产党领导的天下,只要是事关人民的事,就没有小事,哪怕是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一定会解决。下一步专门解决这种难题。
轮到琴父发言了,琴父说,现如今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不好。哪一点?就是我们穷山窝的男人娶不到老婆。
琴父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哄堂大笑。
见大伙笑起来,琴父憨厚地跟着笑了笑,然后便举例,说我家的大儿子都二十几岁了,人家姑娘一听说是小山村的,都不愿嫁来。
有个村的代表说,琴父你这是什么意思,这种事跟领导说,是不是想要组织给你分配一个儿媳妇?哈哈
辛力情开玩笑说,这儿媳可没有分配的啊,全靠你们自己争取。又引来满堂哄笑。
邻村的代表说,你要儿媳妇也不难,拿你家琴音来换。哈哈
琴音在旁边,听着父亲的发言和村民代表的笑话,羞惭万分,恨不能像老鼠一样钻进地里去。心里暗暗骂道:父亲呀,父亲,你傻呀?大庭广众之下爆家丑,你让子女们将来怎么活呀?
会场上笑声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稍稍停息,琴父又继续发言。琴音恨不得掩耳盗铃真能发挥作用,悄悄地用手堵塞自己有耳朵。但细微的声音还是传进耳膜。
琴父说,我的意思是,我们村在山旮旯儿,路不好走,出行靠双腿、货运靠肩挑,下山去卖农产品,一路上磕磕绊绊。如果能够开一条大路到我们村,今后小山村就可以像其他地方一样,姑娘们愿意嫁来,我儿子便也可以娶媳妇了。
邻村的那位代表说,你以前也一样没大路,不也娶了媳妇吗?
琴父说,那不一样,祖先的媳妇据说是仙女下凡来的,我的媳妇是自己送上门来的。
又引来大笑。
本来严肃的会场,就这样被琴父的发言引得笑料百出的。
辛力情说,好了,大家说也说了,笑也笑了,下面该是石文渊同志作总结发言了。
会场上的笑声换成了掌声。琴音这才放下心来,静静地听着。
石文渊开门见山地说,这次到山区来考察和调研,看到的,听到的东西很多,归结到一句话,就是:该是打开山门的时候了!
有村民代表窃窃私语说,这里的山哪有设门哪?山门在哪,我在山里几十年了怎么也不知道?
石文渊显然听到了村民代表的议论,他提高嗓音,说道:所谓打开山门,不是打开有形的山门,而是要打开无形的、思想上的山门。山门在哪里?不是在山上,而是在大家的心里、思想里。
这一年,省城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已经可出现出售自家农产品的小型个体户了,街边已经出现推车卖青菜的青年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省城旅游、投资了。
深圳经济特区已经定下目标、规划方向了。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人很快就要集聚到经济特区来了。
而你们呢,除了农田包产到户已经起步外,对外界的步伐似乎一无所知。你们存在着浓厚的村庄意识,刚才从小山村回来的路上,听有些干部讲,还存在“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分野和排斥,把合理的商业买卖和流通视作“乞讨”给予赶尽杀绝。这是自我关闭,是固步自封。
山区如何解放思想?当然是要不断地向外界学习,向更先进、更开放的省城,甚至深圳特区学习。打破常规,打破大家思想里长期存在的条条框框和不适应发展的束缚。
前些天,我到省城开会的时候,看到远处的广告牌写着:飞向祖国灿烂明天。今天,我也借助这个招牌,寄语大家:带着山区腾飞繁荣的梦想,飞向山区更加灿烂的明天。
石文渊的总结讲话,赢得场上经久不息的掌声……
此时,另一个时空,穿越前的琴音、石文渊、辛力情正在探讨一个类似于学术的问题。
琴音用微信@辛力情,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这历史学家,为什么我们家乡山区的老百姓,世代相传的思想上的闭塞,能够在改革开放初期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得到根本转变呢?
辛力情回答,这个问题很好,一两句话恐怕很难说明白,但我们的大作家石文渊写过一本名为《打开山门》的书,说的是当时很多领导勤快地往山区跑,及时地将沿海平原地区的思想观念输送到山区。这也许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石文渊补充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山区的干部群众盼望富裕,积极主动地解放思想,向沿海平原地区学习。两者的良性互动,最终让山门打开了。
琴音若有所思地答道,哦,我有点明白了。如果遇到不明白的,还会问你们。呵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