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372

祯撇撇嘴:“弟弟记下了。不过,节妇改嫁这件事,皇兄什么时候发诏旨?”
“我已经向宗室和满、汉、蒙八旗旗主透露一点。”胤道,“旗人不反对,旗下的包衣就不敢吭声,凭京城那些文人,顺天府不出面也闹腾不了几天。不出意外,选秀结束就会发明旨。”
弘晏和弘曜到了成亲年龄,今年选秀石舜华很是认真,还没开始就仔细仔细把选秀名单看一遍。十七阿哥和直亲王的嫡子弘昱也该成婚了,复选当日,石舜华打起十二分神。
直亲王长女曾跟石舜华说过,弘昱身子骨不好是继福晋在后面使坏。石舜华便给弘昱挑个泼辣又漂亮的嫡福晋。
弘晏和弘曜的两个福晋,长相跟石舜华相比只能说是中人之姿,不过,知书达理,看起来温柔贤惠,且都是高门嫡女。
石舜华怕康熙觉得她厚此薄彼,特意把阿灵阿的闺女留给十七阿哥。
选秀结束,留牌子的秀女名单送到慈宁宫。康熙看一遍就命人送去乾清宫。
七月初四日,乾清宫连发四道圣旨,自然是给儿子、侄子和弟弟赐婚。与此同时,天下百姓都听说了皇上命节妇改嫁的流言。
江、浙、安徽、两广和福建的百姓反应尤其大。消息传到徽州,当地的一个族长立即去找当地知府理论。然而,知府并没有到朝廷的圣旨,便问族长听谁说的。
族长哑了,大家都在传,难道不是真的?
各地知府、县令给出肯定答案,不是真的,他们从未到过圣旨。
流言只是流言,打算反对的文人酸儒没法闹了。希望守节的闺女另嫁的父母心思活动,虽然朝廷没发诏令,却忍不住开始给守寡多年的闺女物色丈夫。
乾清宫到宫外碧水的人送来的消息,胤却没有立即发诏令。
七月底,流言随风而去。朝廷开始命户部筹备粮草。没有到任何消息的兵部尚书丝毫不感到惊讶,还有种皇帝终于准备来真的感觉。
事实上不止兵部诸人,坊间百姓发现户部筹备粮草也是这个感觉终于不放空炮了。
八月初三日,早朝,胤命胤祯为大将军,胤为副将,八月十六日发兵又强大起来的准噶尔部。
当年康熙亲征噶尔丹,噶尔丹败亡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任准噶尔部台吉。安分十来年,准噶尔再次强大起来,近年来没敢侵扰离他们很近的喀尔喀蒙古,和胤在藏区放半天火炮有很大关系。然而,准噶尔就像一块脓包,胤不拾掉总觉得膈应。
胤原本的打算是过两年,不过早晚都得拾准噶尔,也就不给部落再壮大的机会。
胤祯乍一听任他为帅,下意识看向胤,你个乌鸦嘴。
胤也挺无语,当时就是吓唬吓唬胤祯,真没想到能成真。
胤并未管哥俩的小动作。准噶尔这个祸害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蒙古和北疆、藏区的百姓都希望朝廷尽快除掉他。
朝廷发兵,西北各地百姓欢欣鼓舞。而就在西北百姓睡觉都能乐醒的时候,朝廷颁发一道不准阻拦节妇改嫁的圣旨。
胤祯抵达北疆,京城发生一件大事裕亲王福晋和裕亲王和离。
消息一出,所有人都顾不上讨论圣旨内容,全改盯着裕亲王府。而最为震惊的是当事人之一保泰。
石家三姑娘给保泰的感觉一直是温柔,没多大脾气。突然提出和离,保泰的第一反应是她中邪了。
裕亲王保泰有好几个嫡子,还有一群庶子和妾,她身为嫡福晋,管家的却是保泰的生母,裕亲王福全的侧福晋。
面对这样一家子,石家三姑娘早就忍够了。保泰不愿意和离,还把她拘在家中,作为皇后身边的老人,无人敢拦着其进出王府,谢嬷嬷直接去宗人府找雍亲王。
保泰府里有点芝麻大的事都能传出来,嫡福晋闹和离这么大的事,雍亲王想不听说都难。
雍亲王胤刚一听说这件事就去景仁宫,见着石舜华就问:“皇嫂,保泰的福晋要和离这事您知道吗?”
“三丫头跟本宫说过。”石舜华道,“三丫头找你去了?”
胤是宗人府宗令,保泰是宗室子弟,保泰的婚事宗令要过问,保泰和离也必须经过宗令:“还没有。臣弟只是来问问您到底是怎么回事。”
“保泰看不上三丫头。”石舜华道,“三丫头就决定放过他也放过自己。你不同意?”
胤心想,您妹妹的事,我连个不字也不敢说:“您同意,臣弟就同意。”
“四叔你真怂。”
胤回过头,看到小太子,嗤笑:“你不怂,你额娘不同意,你连懒觉都不敢睡。”
弘噎住,哼一声,转身就走。
“你宫里的菜都送去你大姐和二姐那里,回去吃什么?”石舜华慢悠悠道。
弘脚步一顿,钻进西面书房里。
胤摇头笑笑:“皇嫂,臣弟告退。”
石舜华微微颔首:“这事你亲自安排。”
“臣弟知道。”胤以前对保泰无感,到了宗人府,发现很多事情一团乱麻,办事素来严谨稳妥的胤简直想把保泰抓过来揍一顿。
听四福晋说裕亲王福晋要和离,胤也问他福晋为什么和离。四福晋也没瞒着他,就说保泰把石家三姑娘供着,和守寡没什么两样。
胤知道康熙给保泰和石家三姑娘赐婚的本意,顿时看不上保泰。谢嬷嬷在宗人府等到胤,胤都没进去,直接跟谢嬷嬷去裕亲王府。
第212章四爷嘴毒
胤带着侍卫和侍从抵达裕亲王府,看到大门紧闭,冲侍从使个眼色敲门。
厚重的木门被拍的砰砰响,路过的行人忍不住驻足观望,门却纹丝不动。胤摸摸下巴,呶呶嘴:“继续。”
“四爷是来处理裕亲王福晋和离的事?”胆大的百姓小声试探。
胤十分诚实,点了点头。
“那您是劝和还是劝离?”另一人没想到雍亲王这么干脆,连忙问他。
“当然是劝和。”胤还没开口,有人替他回答,“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亲。”
胤微微摇头,众人大惊:“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本王自认为不是什么清官,裕亲王和福晋的事本王不会劝说。也省得两头得罪,到头来里外不是人。”
“如果裕亲王福晋一定要和离,宗人府也同意?”观望的百姓一个比一个吃惊。
胤:“夫妻之间的事,皇上和皇后都管不了,宗人府自然也不管。”
“裕亲王福晋是皇后的妹妹。”有人提醒,皇后怎么可能管不了。
胤轻笑:“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当儿子的都管不了,皇后一个当姐姐的怎么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