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面浮出

第209章 规则(2)

接着上一章的官场规则,我们继续的和大家共同研究和熟知;(五)同级同僚原则官府不是庙宇庵堂,官员不是和尚、尼姑。官场是另一个江湖,既有党同,又有伐异;既有互动,又有互用。一切依以下准则进行。
少一事不如多事规划: 权力场中的领地划分是以其分管事务的多寡来衡量的。在一般情况下,权力的大小与其管辖人事多少成正比。既然在官场上混一遭,当然期望手中的权额大一些。所以在同级同僚中,权力的分割就显得分外微妙和敏感。谁都想多管事,多管一些有利益的望值的事(费力不讨好的事除外)。在暗斗而不明争的原则下,同事同僚之间一面踩着防着,一面嘻嘻哈哈一团和气地圈地划着自己的权力范围。
(六)对等结交原则天下官宦是一家。新官场沿袭旧官场的江湖义气,时风金兰、刎颈之交。在“水至清则无鱼,官至察则无朋”的信条下,进行对等结交。
对等结交的两条原则是:
一是官职一般大小原则。科、处、厅级层次分明;彼此对等结交,公平往来。
二是可资利用原则。官场少有糊涂蛋,谁也不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无谓的“朋友”身上。原广西某市公安局长于丁曾放言:“我朋友遍天下,公安局有人,没人抓我,检察院有人,没人起诉我;法院有人,没人判我。万一被抓了,起诉了,媒体还有人为我喊冤。”不过,这种一开始就由利益而成的关系看似蚁团不透风,其实疏如蛛网可走马,不太牢靠——官场的交往规则是,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七)等值互用规则权力有时极似货币,其价值在于流通。而按照市场价值规律,流通的前提只能是等值交换。自然同经同僚互动互用必须遵循这一规律。直观地说,可以这样换算,我为你解决了小舅子的工作,你就得为我不姨子谋个好差,你昨天给我捂了盖子,我今天给你揩屁股(八)办事及效率规则踢皮球规则:有好处的事争着办,日常工作推着办,交叉工作踢着办。“三办”规则下,事务性的工作能拖则拖,能推则推。实在不能推脱干脆一脚踢开。
(九)理论与实惠相结合规则这个规则包括三部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论 唯“物”论的精髓是根据“物”的多少、品质决定其办事态度及速度:送上美女亲自办,送上钱财盯着办,无钱无色靠边站。福建省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有名名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广东汕尾市原副市长马红妹化公为私,当检察官问她为什么把水果、鸡蛋、卫生纸等家庭消费品以办公费用报销时,她振振有词地回答:我是人民公仆,吃喝拉撒当然都得报销——有些公仆是实打实的唯“物”论者。
、辩证法 辩证法的两面性:台上反**,台下拉口袋;人前谈正气,人后去**。成克杰们的那些做法已成为经典故事。
、认识论 认识论的升华是:以前是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现在是不管黑鼠白鼠,不被猫逮住的就是好鼠。
(十)与媒体打交道规则对官场某些人而言,媒体是一把又刃剑,对热衷于走媒体路线的官员来说,真可谓是既爱又恨。于是往往有以下两种局面:
、好事当它是吹鼓手规则:
、坏事对付它的是打手规则:
一俊可遮百丑,同样一丑可去百俊。面对丑事、坏事、恶事,官场的规则是 运用一切手段,采取一切措施遮媒体耳目,以塞视听。无须举许多的事例,南丹矿难和繁峙矿难已经证明,面对媒体的追踪,当地党政异口同声,或饰或掩。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急了,媒体面对的只能是打手相迎、拳脚相加了。总之得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保稳定为名行保官帽之实。
(十一)背景能力规则“朝中无人莫做官”,如果从升官晋爵的要件分析,背景是充分条件,有了背景等于有了全部;能力只是必要条件,是可高可低甚至可有可无的。背景可造通天梯——因为官帽与博士帽不同,一个傻瓜 戴顶 博士帽,仍然是傻瓜,但是如果傻瓜头上顶的是一顶官帽,他绝对是领导了。因之,官场的裙带、宗亲风可以不绝如缕。
(十二)论资排辈规则中国的官是慢慢熬出来的,因此很讲究先来后到,论资排辈。如果你有幸被比别人先进去哪怕一天,你就有资历的优势,并会在以后的外出学习、外出考察、晋级中得到实在的体现。
(十三)人走茶凉规则不独官场,世事依然。因之,许多官员离任或退居二线时,充分利用权力资源进行权钱交易,谋取一己或小家族利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谋其政自然没有要势、威严和收益,人走茶凉,世道如此,官场尤为甚之。
(十四)非常时刻不顶风规则这是官场规则的底线,也是聪明机敏者的识时务举。因此,在抗洪前线、灾难现场不时可以看到各级官员的身影,虽然他的出发地可能是宾馆的桑拿室、歌舞厅的包厢甚或是赌桌、二奶的“金屋”,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突破了这个游戏规则的底线,就有可能因渎职或玩忽职守而翻船。
(十五)屁股指挥脑袋规则**往往根源于权力的出轨,也就是说,官员违悖了规则,没有按理出牌,这显然是人的问题,跟制度扯不上关系。但从安徽这两桩事来看,仅仅是人出了问题吗?并不尽然。
官员是人,这的确没错。但官员跟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代表政府,掌握着权力,受权力规则的约束。当官员支配权力的时候,一方面既要像一般人那样理性地权衡,搞清楚利害关系,继而敲定先为谁的利益服务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要“学哲学,用哲学”,默读官场的潜规则,掂量哪些因素可能左右自己的政治前途。因此,不管是处理日常琐事,还是面对招商引资这等影响地方发展的大事,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只考虑一样事情,那就是,哪一种*作方式是最符合自己政治需要的。
诚然,当官的看重仕途,是竞争社会里边的常态现象,作为普通老百姓,也完全可以理解。问题是,受法律约束的官场规则,究竟有没有确立一套科学的制度安排,让官员们依法谋利、有序竞争。万一出现损害人民利益来满足其个人政治需要的现象,这套安排能否一定依法将他们淘汰出局?读了新华社记者的这则报道评论,并结合平时了解到的地方官员的用权逻辑,我本人是表示怀疑的。制度缺位的问题非常严重。
就算官员真像一些人想的那样拿了开发商的红包,但“搞**”并不代表他们完全没有风险意识。在官场里混久了的人都清楚,在放弃招商引资和损害老百姓利益这两件事,前者对他们政治前途的影响远远要大过后者。虽然中央一再提倡“依法治国”,“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但是,在残酷的政治生态环境里边,官员关心的头等大事依然是明天的位置在哪里。说句老实话,在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时代要求的今天,唯gdp论英雄的思想依然盛行于我国地方的官场,这跟自上而下的现行官员选拔体制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你这个官,只要有政绩,地方经济发展跟上来,偶尔违违法,有几个群众上访,那都是小事,以后注意点就行了。
要问地方官员为谁而掌权,首先要问谁能决定他们的政治前途。对地方官员来说,老百姓人虽然多,但是在官员选任的问题上,根本就没话语权。官是上级给的,所以,我只为上级负责,面对群众投诉,如果上级要追究我,我就用地方经济的发展跟上级讨价还价。
上面就是官场上的一些规则,如果不按照这些规则是办事,那还真的是很难办,有可能就会被冠以不团结干部群众的帽子,那么要是想再升迁那可是有些难了,绝对会成为了广大领导干部的异类,不说走到哪里人人喊打,那么也会走到哪里成为被冷落被排挤的对象;李曙光知道,即使你拥有再大的理想,没有你发挥的机会那也是白搭,就像是你进了货而没有你的市场是一样的,所以说以民为本也是要建立在团结领导干部的基础上的,所以说,李曙光深知官场上的不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